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中央这一领导小组,明确实施该超常布局行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教育部8月28日消息,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教育部8月28日消息,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方案》提出,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组。

  《方案》还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   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教育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研究部署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审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教育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等。

  还有几个关键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恢复高考后,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中80%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2024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80%。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846.00万人。

  不仅仅是规模扩大。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培养模式机械化、培养体系滞后等。

  第二,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学科专业设置,这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

  学科专业划分,是有利于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学科和专业设置一旦被确定下来,就存在对变化的滞后效应。

  另外,也有少数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时片面追求“大而全”,热衷于设置投入少、容易开办的专业,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部分专业“就业冷”、技能错配问题凸显。

  事实上,近年来,高校专业调整优化的步伐不算小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方案强调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由此掀起了新一轮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浪潮。

  虽有不小的进步,但任务仍很艰巨。

  尤其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科技革新不断加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更加需要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能聚焦“四个面向”。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今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召开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推进会”,从“有组织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存量学科专业的迭代优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次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方案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

  •   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   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加快教学内容迭代,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支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导师发展中心等高质量建设;

  •   实施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行动,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加强成熟模式的辐射推广。

  撰文|余晖

责任编辑:于啸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734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