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在我国境内,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信贷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不过2023年下半年开始,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开始下滑。2024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也开始出现了负增长。
从小微企业及普惠小伟贷款的分布特征来看,在区域分布上,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在此分布特征下,东南沿海区域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规模较大、授信户数较多,中西部区域小微余额和授信户数增速较快、增长潜力巨大。在行业分布来上,我国小微企业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科技”含量不断上升,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比提升显著。与之相对应,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亦实现较快增长,获贷率持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有大行下沉普惠小微信贷,近年来地方中小银行和股份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市场份额均有所缩小。
从贷款质量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经营不稳定等问题,这也导致商业银行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的贷款往往面临相对较高的不良率。不过在此前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的引导下,2018年至2021年,境内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差值持续缩小。但是,在2022年5月之后,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并未再披露全行业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
从公布了普惠小微不良率数据的个体上市银行情况来看,相较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目前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所面临的普惠小微不良贷款压力相对更大。截至2024年末,在99家披露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的发债地方中小银行中,有68家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高于该行整体不良率,其中有10家农商行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超出该行整体不良率2个百分点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若从个人经营贷资产质量来观察,披露相关数据的1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个人经营贷在2024年出现了显著上升,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惠小微贷款的潜在资产质量压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在全行贷款余额中占比超过50%的2家规模较大、母集団为互联网公司的民营银行而言,虽然其近年来不良率上升趋势较缓,但其不良生成率却快速上升。2024年,此外,从部分在我国香港地区、美国上市的境内小贷公司情况来看,下沉市场面向普惠小微群体的贷款不良率仍在高位。
应当指出的是,境内银行当前的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是在近年来普惠小微贷款高增速以及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的支持之下取得。若未来政策或宏观环境出现变化,银行普惠小微贷款风险有可能进一步暴露。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小微企业自身,以及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经营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目前在经历“增量不增利”的尴尬处境,虽然小微企业总数增长,但是利润总额却出现了下降,部分行业小微企业“内卷”竞争。第二,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生存挑战在日益复杂多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和贸易争端中逐步增多。第三,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产品多元化程度较低, 单纯通过银行贷款方式,难以适配不同需求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不能市场化的解决好所有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第四,从小微企业相对聚集的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其行业偿债能力近年来并未出现明显改善,部分行业偿债能力甚至有所恶化,未来可能使得普惠小微贷款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第五,在“反内卷”要求下,虽然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小企业将脱颖而出,但相较于供应链核心大中型企业所拥有的经营韧性,大多数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的小企业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